燃料油粘度、含硫量、密度、閃點、水分、灰分
大部分石油產(chǎn)品均可用作燃料,但燃料油在不同的地區(qū)卻有不同的解釋。歐洲對燃料油的概念一般是指原油經(jīng)蒸餾而留下的黑色粘稠殘余物,或它與較輕組分的摻和物,主要用作蒸汽爐及各種加熱爐的燃料或作為大型慢速柴油燃料及作為各種工業(yè)燃料。但在美國則指任何閃點不低于37.8°C的可燃燒的液態(tài)或可液化的石油產(chǎn)品,它既可以是殘渣燃料油,也可是餾分燃料油。餾分燃料油不僅可直接由蒸餾原油得到(即直餾餾分),也可由其它加工過程如裂化等再經(jīng)蒸餾得到。
燃料油的性質(zhì)主要取決于原油本性以及加工方式,而決定燃料油品質(zhì)的主要規(guī)格指標包括粘度(Viscosity),硫含量(Sulfur Content),傾點(Pour Point)等。供發(fā)電廠等使用的燃料油還對釩(Vanadium)、鈉(Sodium)含量作有規(guī)定.
燃料油廣泛用于電廠發(fā)電、船舶鍋爐燃料、加熱爐燃料、冶金爐和其它工業(yè)爐燃料。燃料油主要由石油的裂化殘渣油和直餾殘渣油制成的,其特點是粘度大,含非烴化合物、膠質(zhì)、瀝青質(zhì)多。
(1) 粘度
粘度是燃料油zui重要的性能指標,是劃分燃料油等級的主要依據(jù)。它是對流動性阻抗能力的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性、易泵送性和易霧化性能的好壞。對于高粘度的燃料油,一般需經(jīng)預熱,使粘度降至一定水平,然后進入燃燒器以使在噴嘴處易于噴散霧化。粘度的測定方法,表示方法很多。在英國常用雷氏粘度(Redwood Viscosity),美國慣用賽氏粘度(Saybolt Viscosity),歐洲大陸則往往使用恩氏粘度(Engler Viscosity),但各國正逐步更廣泛地采用運動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目前國內(nèi)較常用的是40°C運動粘度(餾分型燃料油)和100°C運動粘度(殘渣型燃料油)。
(2) 含硫量
燃料油中的硫含量過高會引起金屬設備腐蝕的和環(huán)境污染。根據(jù)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劃分為高硫、中硫、低硫燃料油。在石油的組分中除碳、氫外,硫是第三個主要組分,雖然在含量上遠低于前兩者,但是其含量仍然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按含硫量的多少,燃料油一般又有低硫(LSFO)與高硫(HSFO)之分,前者含硫在1%以下,后者通常高達3.5%甚至4.5%或以上。
(3) 密度
為油品的質(zhì)量(Mass)與具體積的比值。常用單位——克/立方厘米、千克/立方米等。由于體積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故密度不能脫離溫度而獨立存在。為便于比較,西方規(guī)定以15°C下之密度作為石油的標準密度。
(4) 閃點
是油品安全性的指標。油品在特定的標準條件下加熱至某一溫度,令其表面逸出的蒸氣剛夠與周圍的空氣形成可燃性混合物,當以標準測試火源與該混合物接觸時即會引致瞬時的閃火,此時油品的溫度即定義為其閃點。其特點是火焰一閃即滅,達到閃點溫度的油品尚未能提供足夠的可燃蒸氣以維持持續(xù)的燃燒,僅當其再行受熱而達到另一更高的溫度時,一旦與火源相遇方構成持續(xù)燃燒,此時的溫度稱燃點或著火點(Fire Point或Ignition Point)。雖然如此,但閃點已足以表征油品著火燃燒的危險程度,習慣上也正是根據(jù)閃點對危險品進行分級。顯然閃點愈低愈危險,愈高愈安全。
(5) 水分
水分的存在會影響燃料油的凝點,隨著含水量的增加,燃料油的凝點逐漸上升。此外,水分還會影響燃料機械的燃燒性能,可能會造成爐膛熄火、停爐等事故。
(6) 灰分
灰分是燃燒后剩余不能燃燒的部分,特別是催化裂化循環(huán)油和油漿滲入燃料油后,硅鋁催化劑粉末會使泵、閥磨損加速。另外,灰分還會覆蓋在鍋爐受熱面上,使傳熱性變壞。
(7) 機械雜質(zhì)
機械雜質(zhì)會堵塞過濾網(wǎng),造成抽油泵磨損和噴油嘴堵塞,影響正常燃燒。